除瞭韓國,還有德國、美國、日本人都是“太陽的後裔”

天照大神是日本神話中高天原的統治者與太陽神。

張彰

露絲·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裡試圖將文化劃分為酒神、日神和浮士德式。這種劃分直接得自於尼采。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等著作中對猶太-基督教道德文化進行批判,“解構”瞭法國浪漫主義者所秉持的那種高級、單一的文化觀,揭示瞭文化多樣性所蘊含的可能性。

文化自有其源頭,回溯神話,反照現實,往往能知道一種文化精神的誕生,並非某個人、某個時代的突破性創造,正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就拿日神文化和《太陽的後裔》來舉個例子吧。

《太陽的後裔》裡的薑暮煙特別可愛,有人說她最可愛的一點就是長這麼漂亮偏偏還有極強的專業精神。三次評不上教授,還被強加工作,她邊哭邊查資料,第二天上電視時光彩照人,強加的工作也高水準完成,成功實現逆襲。

美國人是最愛講職業精神的,這其實是源自德國人,畢竟美國大學制度是從德國來的,醫院、現代醫療體系、住院醫制度是從德國來的,歷史地理學派是從德國來的,二戰後的科技飛速進步也是接收瞭大批德國科學傢後開始的。連分析這套“日神”文化特征的露絲·本尼迪克特的老師博厄斯,也是德國人。而如今這套日神文化也被韓國人學去瞭。這大約也是《太陽的後裔》名字之由來。

在尼采看來,日神文化的特征是“夢”,是以一種超然的理智靜觀去超越自身的個體存在。而這正是職業精神能夠存在並成長於社會文化裡的重要基礎,也就是承認相比自身的追求和需要,有更為重要和至高的存在,比如希波克拉底誓言。而有趣的是,如果我們認為發源自歐洲的日神文化這套話語能夠解釋比如德國、美國、日本乃至韓國電視劇裡所展現的職業精神,那麼回過頭去看,這幾個國傢的神話裡都有日神崇拜存在。

羅馬人繼承瞭希臘人的精神遺產,在帝國擴張途中將其播撒到瞭行省所及之處,其中自然包括日耳曼人。生活在永恒的黑森林裡的人們將自己的自然神崇拜和羅馬神話結合在一起,這其中最強大的神,就是日神。

公元前一世紀愷撒大帝在《高盧戰記》第六卷曾談及日耳曼人把太陽當做神的記載:“日耳曼人視作神靈的,隻有那些他們能直接看到的,或者能夠明明白白從它們的職能取得幫助的,即日神、火神、月神等等……”

由於對日神的崇拜非常狂熱,且波及羅馬本土,以至於在羅馬帝國晚期,帝國全境內都彌漫著強烈的日神崇拜風氣,這種崇拜還影響到瞭早期基督教和原始密特拉教。那時幾乎所有的神包括耶穌和密特拉在內都具有太陽的特征。太陽節被隆重慶祝,儒略大帝使太陽成為帝國的尊號與代表,太陽神成瞭萬神之首和宇宙之王。274年,羅馬皇帝奧勒利安(Aurelian)在奧古斯都陵墓附近為太陽神新建神廟,下詔在12月25日慶祝戰無不勝太陽神(Sol Invictus)的誕生。

就連定基督教為國教的君士坦丁大帝最初都曾經醉心於對阿波羅的信台灣申請商標仰,直到他轉變瞭信仰。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頒佈一道政令,政令的內容是:從公元330年開始,在羅馬帝國全境每年的12月25日不再紀念太陽神密特拉,而改為紀念耶穌誕辰。但即便到瞭德爾圖良時代,某些基督徒在祈禱時仍然面朝太陽。

我們都知道二戰時納粹時歪曲事實,將北歐五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視作最光榮的雅利安人,必須用鐵和血來為雅利安人的犁爭取空間。為此他還將逆時針旋轉45 的“卐”字作為國傢社會黨的黨徽。這個符號直接來自雅利安人的日神崇拜,象征瞭太陽的無盡光芒。而這也是阿波羅神最早誕生時的身份象征——光之子。

在如今的德國,依然可以看見日神崇拜的遺留,在中部山區的夏至日夜晚,人們會燃起篝火,將點燃的車輪從山上滾下,並且哀嘆“他上去,而我卻下來”,這是哀嘆太陽落山的儀式表達。

而整個美洲都盛行日神崇拜。古代印加帝國皇帝自稱太陽王,印加人稱自己是太陽的後代。每到太陽歷6月24日,帝都庫斯科一片歡騰,慶祝太陽神的再一次降臨。還記得將活人犧牲放置在尖石上開膛取心的祭祀儀式嗎?就是在這一天,獻給太陽神的。象征日神的太陽王去世時,還要將其制成木乃伊,放置在太陽神廟中。

在北美的印第安人之間流行這樣一句諺語:“別的民族崇拜不同的太陽,我們崇拜的是永恒之日。”並且流傳著這樣的傳說,日神將金色的犁和種子賜予他們,因此每年收獲要舉行日神祭。如今大平原地區達科塔人依然會跳太陽舞。今天,秘魯仍然盛行太陽節。

這隻是一部分遺俗而已。以此可以管窺哥倫佈登陸前這片大地上的日神崇拜究竟有多盛行。對永恒之日的崇拜大約給歐洲人留下瞭極為深刻的印象,乃至當制作遊戲時,當化用歐洲人對美洲人那段殘酷屠殺的歷史時,總免不瞭要想起當時的異教神是太陽神。1992年出的《龍與地下城:永恒之日的武士》(Dungeons & Dragons: Warriors of the Eternal Sun)就是個例子。制作這款遊戲的公司後來做瞭《命令與征服》。

至於美國,自由女神像的頭上七釘王冠象征太陽照耀七大洲,這是因為自由女神像的母本來自古希臘太陽女神赫利俄斯(Helios)的一尊青銅像。而美元的一塊錢背面,金字塔上方懸著一隻全視之眼(All-seeing Eye),那是埃及神話裡太陽神拉(Ra)的象征。

至於日本和韓國,天照大神是日本神話中高天原的統治者與太陽神,是日本天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教最高神。據《日本書紀》記載,伊奘諾尊在逃離“黃泉國”的歸途中,在日向國的橘小戶阿波岐原,洗刷污穢時從左眼跳出一位美麗的女神。因女神出生時光輝耀天照地,伊奘諾尊甚喜,將其命名為天照大神,送她八坂瓊曲玉,並命其司理高天原(諸神所居之處)。

而日本最早兩個政權之一邪馬臺國的女王卑彌呼,就是太陽神女祭司。日本號稱日出之國,天皇號稱日出處天子,以太陽旗為國旗。

而朝鮮二字何謂?“朝日鮮明”也。朝鮮成宗時(1481年)的《東國輿地勝覽》一書記載稱:“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輝,故名朝鮮。”在古代東北亞的薩滿文化裡,天和神是同一個詞,因此在朝鮮半島並沒有誕生至上神意義上的天神,因為這個位置被至高無上的“天”這一籠統的意象占據著。

朝鮮史書《三國遺事》引《古記》載:“前漢書宣帝神爵三年壬戌四月八日,天帝降於訖升骨城(在大遼醫州界),乘五龍車,立都稱王,國號北扶餘,自稱名解慕漱。生子名扶婁,以解為氏焉。王後因上帝之命,移都於東扶餘。東明帝繼北扶餘而興,立都於卒本州,為卒本扶餘,即高句麗之始台灣商標註冊代辦祖”。今天,朝鮮領導人還被稱為金太陽,他的生日是太陽節。

當然,日神文化和基督教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是從基督教興起之初就形成的事實。而在工業革命之後,又與馬克思·韋伯所說的“資本主義精神”緊密結合在一起。




韋伯認為,近代資本主義要求勞動者必須把勞動本身當做至高的目的本身,需要專註力以及絕對忠於職守的責任感,這與嚴格地計算高收入可能性的經濟觀,與極大地提高瞭效率的自制力和節儉心結合在一起。一個常見的例子便是新教對於制鞋匠的描繪:一個縮著身子專註於制鞋、將整個人努力貢獻給上帝的人。

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工作倫理”,或者職業精神,在韋伯看來,來自天職——上帝安排的任務。這是宗教改革的結果。職業概念中包含對人們生活的肯定,也富含瞭一種新的精神——個人道德活動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應是對其履行世俗事務的義務進行評價。這是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裡的幾個基本觀點。

回過頭來看,德國人、美國人、日本人乃至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基督教傳教國的韓國,豈非都是太陽的後裔?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台中商標註冊申請

責任編輯:齊棟梁_NF2865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lcw864w4o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